国际法院首位中国籍女法官对话天大学子

2014-12-26 21:47
来源: 北方网 都市新闻
    浏览: 1804

   从荷兰海牙刚刚回国的国际法院(也有用国际法庭)首位中国籍女法官薛捍勤,还没倒好时差,就于24日站在了天津大学“北洋大讲堂”的讲台上,用亲身经历,向天大学子讲述了国际法官的具体工作,解释了中国人参与到国际法院工作的现实意义。

 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使者

  薛捍勤说,国际法院的工作是和平解决各国间的争端,并就有资格的联合国机关和专门机构提交的法律问题提供咨询意见。“法院至今审了150多个案子,绝大部分都是15位法官共同来审。”

  自2010年9月宣誓就职,2年多来她参与了9个案子的判决,审的案子到目前还没结案的有十几个。“我们有时候三四个案子同时进行,案子风马牛不相及,一会儿是边界问题,一会儿是主权豁免问题,要看的卷宗都是一摞一摞的。”

  国际法院的工作是英法两种语言。当事国提交书面陈述之后进行口头辩论,辩论完之后的每一关,法官都要写出自己的意见。“判过一些案子,我也写过两三个反对意见。写反对意见是要下很大决心的,所有的国际法学界都会研究你的意见,这让我觉得挑战很大。”尽管如此,但薛捍勤说,作为中国法官,“我们的讲话有分量”让她最为自豪。

  提升中国国际司法话语权

  中国人出现在国际法院中有什么意义?“把你在安理会的发言搬到国际法院去发言,就等于把你的政治立场变成了一个法律意见,你的做法和实践,就实际在影响国际法的意见和国际法的发展。”薛捍勤如此解释道。薛捍勤还提到,话语权不够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不够,这只是第一层。“规则制定好了以后,如何解释,如何适用,法院就是干这个事情。除了法院讲,学者也要讲,政府也要讲,只有发表你的意见,你才能左右这个规则的形成。”

  薛捍勤告诉学生们,往往一件事不是简单的赢官司和输官司,而是占领道义制高点。“你是说‘你再闹我就打你’,还是说‘你要遵守国际规则’?我们坚持和平解决争端,同时我们要捍卫主权,这是国际法给我们的权利。”

  希望高校培养更多国际化人才

  薛捍勤告诫学生,光靠爱国热情还远远不够,一定要有真本事。中国的企业和学者在对外交流中语言能力不高,对外国的文化特点、法律环境一知半解,成为一大短板。“我们法院每年招实习生和助手,几百人争七八个位子,中国人往往第一关就被刷掉了。很多学者英文的写作能力、调研能力相对差一些,这样很可惜。”

  薛捍勤希望,提高国家软实力、实现民族复兴要培养懂得国际规则、懂得运用规则的国际化人才,发挥大国作用,以东方人的智慧来建立一个真正的和谐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