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样的法官更像法官

2016-06-03 10:10
来源: 人民法院报
作者: 毕东丽

  以司法的规律、改革的思维探讨法官形象,笔者认为,我们当有如下努力:职业形象养成,职业思维养成,纪律形象养成,媒介形象养成,与媒体沟通能力的养成,丰富典型宣传模式。

  面对做合格法官这个话题,很自然会让我们思考一系列的问题,如:法官本质上应该是怎样的职业形象?现实中我们的法官实际上是什么形象?法官通过审判活动传递了什么形象?最终在社会大众心中形成了什么样的形象?对这些问题的探讨,无疑有利于加强法官队伍的正规化、职业化、专业化建设,树立司法权威,提升司法公信力。

  法官具有法律人和国家公职人员的双重属性,应当在政治上忠诚、为民、廉洁、担当;在职业上公正、权威、中立、严谨。实际工作中,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法官,比如,敢啃硬骨头、甘当“燃灯者”的邹碧华,辨法析理、胜败皆服的宋鱼水、“案结事了人和”的刘黎、将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的邱波、用生命捍卫司法尊严的马彩云,等等。他们是法官队伍的优秀代表。我们必须看到,法官队伍的主体是好的,法官的整体形象在不断改善,法院法官的公信力也在不断提升。

  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,受种种因素的影响,实践中,法官的良好形象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。尤其是,新媒体时代,人人都有“麦克风”,法官队伍存在的一些旧症新疾常常被无限放大,社会公众对法官的认同感难以形成。这种不认同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:一是对法官的专业形象不认同。少数法官信仰缺失、精神懈怠、责任感不强、严谨性不足,程序和文书的低级错误屡有发生,在网络新媒体作用下产生了极其不好的影响;部分法官不注重业务学习和能力提升,知识储备不足,裁判文书说理性不强、逻辑思维欠缺,不能让当事人信服。二是对法官的媒介形象不认同。一些法官言行举止不规范,作风散漫、办事拖拉、冷硬横推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;过问案件记录制度实施以来,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插手过问案件现象,人情案、关系案虽然数量不多,但影响极坏;部分法官庭审形象不佳,缺乏亲和与耐心,导致当事人对法官是否客观中立产生质疑;个别法官业外形象不佳,言行与公众期待的法官形象不符,甚至违法违纪,使法院法官形象受损。三是对法官的公众形象不认同。一些法官与当事人沟通接触不够谨言慎行,对案件敏感因素缺乏关注;媒体沟通能力不强,对负面信息的危害估计不足,应对方法简单,一旦发生重大舆情,常束手无措,从而导致公众对法院工作不信任,形成对法官形象的否定性评价;典型选树宣传与司法职业的特性缺乏进一步的融合,没能引导公众全面认知符合司法规律和职业特点的职业法官形象。

  每一个案件的公正审判,都是一张法治的名片,也是一张法治的宣传单。老百姓正是通过这一张张名片、一张张宣传单,描绘法官形象、生长法治理想信仰的。当前,司法体制改革已进入“深水区”,员额制改革、司法责任制改革,实质上就是要让法院更像法院,法官更像法官。法官更像法官,进而才能更为群众尊重与认同。

  以司法的规律、改革的思维探讨法官形象,笔者认为,我们当有如下努力:

  第一,职业形象养成。要求法官要有坚定的法治信仰和社会责任感,坚守职业道德。善于通过公正裁判弘扬法治精神,引导人民群众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;不断提升认定事实、适用法律、庭审驾驭、裁判思维、裁判效率、文书制作等方面好的能力;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社会阅历,善于从多角度审视案件的解决途径,进而找到解决纠纷的最佳办法;要提升信息化技术运用能力,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司法效率、促进司法公开、实现阳光司法。

  第二,职业思维养成。要求法官不仅要学习钻研业务知识,更要养成良好的具有专业特性的逻辑思维方式。裁判文书展现的是法官的思维过程,体现了法官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,是法官司法能力最生动的体现。要加强裁判文书的释法说理,增强裁判说服力,让当事人和公众知晓法院判案的理由,使司法公正看得见。

  第三,纪律形象养成。要求法官“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”,在法院工作和业外活动中,时刻牢记纪律约束;要强化担当意识,形成务实的工作作风;要加强廉政意识,把纪律和规矩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

  第四,媒介形象养成。法官的裁判具有规范、指导、评价、引领社会价值的重要功能。因而要求法官作风严谨和思想敏锐,有识别和处理敏感因素的能力,避免敏感因素酿成舆情,影响形象。

  第五,与媒体沟通能力的养成。要注重加强和社会媒体的沟通,以诚恳的态度正确对待媒体对司法活动的关注,不断改善关系,把法律传达的正义信息更好地传递给社会。

  第六,丰富典型宣传模式。加大更高层次的法官形象的宣传力度,更多地向社会传递专业能力强、办案效果好的法官形象。同时,要注重宣传效果,注重公众的接受度,注重良好法官形象的可传播性。

  当前,法官身处社会转型期和改革进程中,面临着各种压力、困境与挑战,他们没有退缩,以勇于担当、勤勉敬业的精神为司法事业做着无私的奉献,用实际行动谱写着一曲曲弘扬法治的动人乐章。我想,我们要为他们点赞。